建筑外墙外保温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导致出现质量事故的原因复杂多样,通常是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单因素作用造成。前面的几篇短文分别从内在的设计、材料、施工这三个方面因素,以及外在的风荷载、温度应力、水和水蒸气这三个方面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今天对外墙保温工程质量分析与提升作一个总结。
外墙外保温不同于外墙内保温,要做到“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使用年限不少于25年”,除前面提到的温度应力、水蒸气、风荷载等外在影响因素以外,还需考虑地震力、火以及外来的冲击力等的外界破坏力量的影响,更何况我国的城市住宅不同于欧美,中高层居多,带来的困难会更多;另外政策、标准、运维等方面也存在着造成外墙保温工程质量隐患的突出问题。
政策体系待完善 ,部分规定需更新
1、定额更新不及时,预算捉襟见肘
有些地方外墙保温工程定额综合工日单价定价偏低,部分项目招标单位发布控制价时又要求总价下浮10%,造成大多数施工企业无法使用优质材料。此外,定额更新周期长导致先进材料和配件未能及时纳入预算定额,影响工程推广与使用。
2、行业诚信不健全
外墙保温行业诚信体系亟待建立。建设单位随意改变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设计图纸内容。缺乏对系统供应商的明确要求,系统材料“拼盘”供应现象突出。建筑市场整体信用环境较差,“无底线”竞争一度成为常态,行业诚信体系亟待建立。
标准繁多,使用混乱
目前,外墙保温设计、施工、材料、验收等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300余部,各类外墙保温系统及组成材料标准近40部,部分标准制定过程缺乏相互协调,指标参数不完全统一等问题,又存在标准相互套引,内容重复,导致标准选用时容易产生混乱。
维护保养不及时,相关机制待建立
外保温工程一旦发生质量事故,除了在《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规定五年保修期内的责任主体为施工单位外,在其他相关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责任主体来处理外保温工程质量事故。物业单位对外墙保温系统定期维修保养的意识不强,缺乏定期维修、保养、检测、更新的方法和机制。工程建设与物业运维之间的衔接断档,缺乏对保温质量事故预警机制,尚未形成外保温工程后期运维监督管理数据库。